归来(1 / 1)

推荐阅读:

归来

后经李三指认,另外两名泼皮很快被逮捕归案,其中一人还差两个月满十二,另一人则只有十岁。

显然,这是三名未成年犯。

被抓到时,十岁的那个正惶惶不可终日,见到衙役的公服后浑身瘫软当场失禁;而另一人却在青楼门口与人嬉皮笑脸抢活儿,被抓后浑不在意,并肆无忌惮地大声嚷道:“是他自己掉下去的,与我何干?

我尚且不满十二,谁又能奈我何?”

大牢有什么好怕的?

顶多打几板子,咬咬牙就过去了,几天后出狱老子又是一条好汉!

欠债还钱杀人偿命,衙门的人自然是希望将这些恶徒处以极刑,也让他们感受一回当初石头的绝望。

可偏偏根据法律,这三人很可能只需要用流放和苦役偿还。

而且,这起案件方方面面都透出特殊性:

不仅仅是李三等人十二岁以下的敏感年纪,死者石头的生母纵容、继父残暴、李三等人的邪恶……这五个与石头的死关系密切的嫌疑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,联手将一个八岁的孩子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。

就是这样的冷漠和长久以来的步步紧逼,才更令人痛心,更让人窒息。

所有人都间接导致了石头的死亡,但从真正的谋杀定义来看,却又没有一个人直接动手杀死石头,这无疑给定罪量刑带来极大的迷惑性和困扰。

肖明成又气又愁,不许狱卒给那三人饭吃,只喂水吊命即可。

他连着两宿没睡,跟度蓝桦商议许久,决定直接写折子奏报成宁帝,把这烫手的山芋丢出去。

这件案子真的太敏感了,不管他怎么判,都会引发部分人不满,严重的话还可能牵连无辜,索由皇帝和朝臣们裁决,谁也说不出什么来。

只是案件转手,他却未必什么都不能做。

肖明成命人将那三个少年犯查了个底儿掉,什么调戏妇女、偷鸡摸狗、欺负老弱等等都实属常见,关键他们都是大牢的常客,盗窃、打人做惯了的,这些罪行若放在成年人身上,早就将牢底坐穿了!可他们非但不思悔改,反而变本加厉。

“……人之初,绝非人人性本善,此三人本性之邪恶幼时便初见端倪……岂不闻儿时偷针,大时偷金,如此纵容所图为何?

他三人固然年轻,但死者乃八岁幼童,更为年幼,何其无辜?

臣恳请严惩……”

最致命的是,那三人很明确的知道相关法律条文,也因为变本加厉肆无忌惮,以致酿成恶果。

说句不中听的,有的人天生就是坏种,若这三人在最初犯事儿时就被关押至今,又怎会继续残害无辜?

可就是因为“他们年纪小”,一步步纵容,这才让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,犯下的罪行也日益升级。

如果这次再高高举起、轻轻放下,那么来日,他们是不是就要故意杀人了?

世人皆知十二岁以下的犯人要从轻处罚,但却没人告诉大家,十二岁以下的受害人该当如何?

肖明成慷慨陈词,从各个角度陈述严惩的必要性。

他没要求一定是死刑,但比流放还严酷的刑罚是什么?

唯有死刑。

就连度蓝桦也破天荒主动向宫中陈情,将石头的案子在事实的基础上稍加润色,转述给太后和皇后……

不出肖明成所料,这起案子被推到朝堂上之后,顿时引发轩然大波。

成宁帝命朝臣们各抒己见,然后那满朝文武就迅速分为立场泾渭分明的三派:支持、反对,以及人数最少的中立。

三方进行了无数次激烈辩论,都坚持认为自己的主张才是对的,发现不能说服对手后,干脆开始互揭老底,相互攻击……

在礼部任职的司马通给远在云汇府的肖明成去了信,在书信中,他高度赞扬了肖明成和度蓝桦办案的高效,以及对局势判断的准确性;如果他们没有当机立断将案子上报,日后绝对会被撕碎的。

朝堂之残酷远胜战场,真可谓杀人不见血,那些文人读了几十年书,且不说究竟装了多少治理家国的本事在肚里,但前人们的阴谋阳谋,着实青出于蓝。

京城多权贵,自然也多纨绔,小小一起案件,早已演变为党派之争,短短数日就有数位五品以上官员被牵扯在内,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局面。

肖明成的晋升本就快得刺人眼,多少同僚都眼巴巴看着,巴不得抓住他的小辫子呢!此事但凡他办错一点儿,只怕就真的要回老家种地了。

事发之前,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八岁的民间少年,竟会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官场动荡。

到了五月,这场风波俨然已经成为新旧两派的战争,许多先帝的老臣本就对成宁帝上位后大肆提拔年轻人,进一步挤压他们生存空间的行为不满,如今自然要借题发挥。

老人自视甚高,居功自傲卖弄资历,无法容忍年轻人挑衅自己的权威,危及自己的地位;

年轻人干劲满满,初生牛犊不怕虎,野心勃勃地想要将那些前辈们掀翻在地,踏着他们的血肉尸骨步上青云……

这场始料未及的闹剧一直持续到六月份,才以成宁帝的一场雷霆之怒宣告结束。

他在大朝会上发作了七名官员,各个党派都有。

其中两人直接被革职查办,新账旧账一起算;三人被一撸到底,贬为庶人;还有三人贬去西南湿热、西北苦寒、东南酷暑之地做芝麻小官,终生回京无望。

几乎是同时,后宫剧震:两位太妃突然急病暴毙,数位成宁帝的妃嫔起伏,格局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……

当天,成宁帝力排众议,御笔朱批,亲自判主犯李三斩立决,两名从犯往东北酷寒之地流放千里;方老六、阿圆杖责五十,游/街示众,流八百里。

那两名从犯看上去似乎逃过一劫,但东北边境环境之恶劣远超常人想象,就算身体健壮的青年送过去都未必能熬过三年五载,更何况还是两名少年?

只怕还没到目的地,人就一命呜呼了。

当有人质疑是否对方老六和阿圆的刑罚过重时,已经杀红眼的成宁帝沉声道:“……为人父母,不思教养,莫如猪狗!”

他并非生来就注定要登上皇位,幼年时和当今太后曾屡次被某几位得宠妃嫔联合打压,险些丧命。

但彼时生母不得宠,非但不能保护儿子,反而因此遭受牵累。

成宁帝曾数次向先帝哭诉,然而……

如今的他,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,只能与生母在夜深人静时更咽的孩子了!

而对引发这场风波的肖明成,成宁帝没有任何表示,既没奖赏,也无敲打,好像完全忘了这么个人。

但司马通却暗自替肖明成松了口气。

这回本就有不少官员落马,他们的家人和党羽正愁没处撒气呢,若成宁帝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对肖明成大肆表彰,不亚于将他架在火上烤了。

不公开表彰,那就是最大的表彰。

消息传回云汇府时,已经是六月十二,亲眼看到结果后,以肖明成为首的众人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。

如此,甚好。

而好消息并不只有这一个。

去年五月流放去西北的余棉终于有了消息,两个黑瘦了一大圈的衙役终于回来了,还带了余棉的一封亲笔书信,字里行间感激之情难以言表。

度蓝桦给他的银子到底是派上了用场,也真的验证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话。

余棉等人刚到西北,交接手续还没正式办完,就有小头目来找茬,又要打一百杀威棒。

须知余棉一路步行,能走到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,别说一百,就是十棍子也能要了他半条命去。

两名押送公人立即掏出银子行贿,谁知那人胃口颇大,一口气就要了五十两,这才免了皮肉之苦。

当地一把手带兵打仗、抵御外侮是个好手,但显然不大擅长治理底层官吏。

而且流放至此的犯人大多是极恶之徒,相关的官吏打压名正言顺,盘剥也是习以为常。

为了能见到他,余棉等人带去的五百两银子硬是花了四百多两……

那两名衙役亲眼见识之后,暗自心惊,生怕余棉还有用银子的地方,就将剩下的几十两都留下了,因此面对度蓝桦时格外羞臊。

度蓝桦却并不在意,当初送出去的时候她就没想着收回来。

非但没有责怪这两人,度蓝桦甚至又各奖了他们五十两,“你二人一路押送,来回足足一年,带人到了是本分,可照顾的如此周到,就是义气,实在令人钦佩。”

说句不好听的,一出了云汇府的地界,余棉是生是死又有谁知道?

但凡这两个衙役有点坏心,随便想个什么法儿就能让人死的神不知鬼不觉。

到时候吞了银子,再回来糊弄着复命,日后找个机会辞职远走高飞,谁又能知道什么?

但他们没有,非但没有,还如承诺一般尽心尽力的照顾……

单是这份忠肝义胆,就足够令人心生敬佩。

如今余棉做了人家的亲兵,只要肯干,早晚会有出头之日。

不光余棉,回老家赶考的肖知谨也有了动静:他中了第七名,虽然永远失去了大小三元的可能,但却是这一届考生中最年轻的……之一。

老家只有他一个十三岁参考的,但听说其他省府也有三个十三的,其中一人还得了第二名。

小少年之前就写了家书回来,每个字都透出雀跃和激动,“不出门不知山之高海之阔,好似坐井观天,令人发笑……”

乡试三年一次,而去年刚刚举办过了,所以不管能不能中秀才,肖知谨想参加举人考试至少也得再等两年,正好在见了世面后查缺补漏。

肖明成回信,说若有意气相投的朋友,可以带回来做客。

还随信带去了给肖知谨起的字:三思。

寻常男孩子起字往往是行了冠礼之后,由父辈或恩师赐予,以表示他正式成人。

但肖知谨的情况与此不同,如今他身负功名,就不能以年龄计,该正正经经的当个大人开始社交了。

度蓝桦知道后,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历史上某个并不怎么光辉的形象:武三思……

呸呸呸,不能胡思乱想!

新鲜出炉的肖三思少年还真交了两个不错的朋友,其中一位十六岁,是茶商之子,叫秦落;另一位十五岁,叫霍疏桐,祖父是五品知州,父亲在京城修书,虽然官阶都不算太高,但人家家里往上数八辈子就开始做官了,端的是诗书世家。

秦落的家人早年迁居东南沿海,这次回乡赶考远比肖知谨更苦逼,至少他自是提前半年启程,而秦落……一年前就动身了。

霍疏桐从小跟在祖父身边长大,霍家人的想法显然也跟肖明成差不多:他家虽然世代为官,官声不错,但毕竟品级都太低了些,虽然勉勉强强扒得上太学的门槛,但估计去了也是受欺负的命,还不如就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。

霍家世代书香,虽然做官不大在行,但读书确实很出色,历朝历代的藏书都能找到不少,只要后代肯用功,未必就比不上去太学。

霍老爷子的任职地点距离老家并不远,走官道二十天就到了,而且衣食住行都很习惯,霍疏桐是这三个人里最不遭罪的。

三个少年年纪相仿,家境都不错,难得考试的时候座号也隔得不远,几次下来,自然混熟了。

得了父母允许后,肖知谨就正式向两位友人发出邀请。

秦落正好可以顺道回家,霍疏桐家里人也很愿意孙子出门涨涨见识,且肖明成简在帝心、晋升飞快是举国皆知的事情,人也靠谱的很。

孙儿过去之后,没准儿还能取取经,或许能一举打破霍家“官多嚼不烂”的魔咒……

三个十来岁的少年也算一击即中,年纪轻轻就有了秀才的身份,饶是平时再如何低调内敛,此时也难掩意气风发,当真归心似箭。

三人五月下旬出发,一路车马交乘沿着官道狂奔,七月初三就进了云汇府。

早有管家周伯在路口等候,肖知谨老远见了他,不禁喜形于色,顾不上马匹尚未停稳便滚鞍落马,欢喜道:“周伯!父亲可好,母亲可好?”

将近一年未见,周伯也是老泪纵横,拉着他上上下下看个不住,“黑了,瘦了,也长高了,精神了!”

顿了顿又笑道:“倒是跟老爷越发像得很了。”

肖知谨:“……”

短暂的沉默后,他再次压低声音开口,“父亲……是不是又晒黑了。”

周伯欣慰地点头,“是呢,少爷真是聪明。”

肖知谨:“……”

这算什么聪明啊!任谁每年都要亲眼看着自家老爹从白到黑再转白之后也会记忆深刻?

与自家少爷寒暄过后,周伯又上前与另外两位小秀才公见礼,温和笑道:“两位公子远道而来,都辛苦了,老爷说了,既来到这里,且不要见外,只当在自家是一样的。

家里住处都收拾好了,夫人也叫人准备了热水、饭菜,且先去梳洗休息。”

霍疏桐和秦落知道他是一直照顾肖知府的老人,并不敢放肆,也跟着下马,垂手听训,“是,肖大人和夫人费心了。”

周伯笑笑,显然也很喜欢这两个少年,尤其是那个姓秦的,白胖白胖的,看着就有福气!早年他的心愿就是将老爷、少爷都照顾的体体面面、白白胖胖,奈何老肖家祖宗几代就没有胖子……

稍后往府衙走的路上,秦落一边擦汗,一边跟肖知谨咬耳朵,十分惶恐道:“三思,不知是否是我多想了,总觉得你家管家对我颇多留心。”

他出身商贾之家,虽然从不愁吃穿,但这个身份放到读书人圈子里难免先天低一头,来云汇府之前,得到消息的秦老爷夫妇就反复叮嘱他一定不能失了礼数,让本就紧张的小胖子越发惶恐。

【那夫妻俩甚至连夜开了祠堂,直觉自家能出个十来岁的秀才已经是祖坟冒青烟,现在又引得知府家的公子青睐,那可真是血赚不亏!】

如今刚一打照面,他又意外发现自己好像无意中引起了肖府管家周伯的注意,心中就有些七上八下的。

肖知谨看了看他圆润的脸蛋,露出一抹讳莫如深的笑意,然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你长得好。”

自家老管家多年来的夙愿,总算成真了!

外来的少爷,不也是少爷么?

倒是霍疏桐从小跟着老人长大,对某些莫名其妙的执念了解颇深,见状眼底划过一抹笑意,却在秦落满面疑惑望过来时笑而不语。

老一辈的人饿怕了,对“白胖”总有种可怕的执着,每年他随着祖父走亲访友时,听见最多的赞扬的话就是“这孩子长得真好,白胖白胖的……”

最可怕的是,那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发自真心!

往事不堪回首啊,霍疏桐用力甩了甩头,将某些惨烈的记忆甩出脑海,再低头飞快地打量下现在自己拔高抽条的正常身板,满意极了。

七月份正是酷暑难当的时候,三个孩子一路疾驰也是真的累了,肖明成还在地里……度蓝桦就提前吩咐下去,让他们先好好休息,晚间再来请安即可。

三人足足睡了将近三个时辰,还是伺候的人生怕白天睡多了,晚上失眠,这才把人强行唤醒了。

重新更衣洗漱后,三人才结伴往正房走去,路上秦落边走边流汗,一方面确实是体胖多汗,另一方面也是真紧张。

他长了十来年,还没近距离接触过这么大的官儿!

肖知谨笑道:“你不用怕,父亲母亲都是最和善不过的,去年夏天还带着我去海边玩儿呢,等过两天咱们也去。”

秦落的家就在东南沿海,离海不远,倒是不怎么热衷。

倒是一直身处内陆的霍疏桐十分感兴趣,当即应下,还提议三人赛诗。

说说笑笑间,不知不觉就到了正院,刚放松下来没多久的秦落突然又开始心脏狂跳,他用力吞了吞唾沫,突然小声问肖知谨,“可,可我听说肖大人嫉恶如仇,走到哪里,哪里便有官员纷纷落马,是个十分威严的人物。”

肖知谨:“……”

爹,你名声被害啦!

稍后三人一进门,就见上首果然坐着一个身形清瘦、面庞黑红的人,在凉凉月色下看着格外气势逼人。

气氛仿佛骤然凝固。

最新小说: 避孕失败!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 男神求跪舔[快穿] 重生女尊世界之全能医药师 BOSS宠妻:别惹重生大小姐 炼丹记[重生] 丞上启下 将军的小木匠 [古穿今]娘子说的是 亲,你画风不对![快穿] 男主总想毁灭世界[穿书]